沐夏博物館就位在老城附近,地鐵mustek站周圍,我的室友去了以後評價不高,因為她覺得太小,館藏不夠,但我覺得還不錯,怎麼說呢?沐夏本來就不是大器型的畫家,我覺得這種小規模的展覽風格對他來說剛剛好,如果喜歡沐夏,或是被老城的人潮嚇到,我覺得都可以躲進沐夏美術館,去領略一下沐夏柔情萬千的風格。
交通方式:地址是kaunicky palac panska 7,地鐵站mustek出來以後,順著大路naprikope往火藥塔的方向走(往北),就可以看到panska路,右轉,沐夏美術館就在左手邊。
圖說:這就是沐夏博物館的入口,小小一間。一張票180克朗。現場有販售講解的資料,我有買但其實不需要買,因為每幅畫作旁邊都有很仔細的解說。
圖說:裡面想當然爾不能拍照,所以我拍了博物館的窗子過過乾癮。
跟很多有名的畫家不同,沐夏一生的作品以商業畫作居多,畫舞台劇海報 廣告 政令宣導等等,所以沐夏一輩子都蠻富有,成名之途順遂,很快也在巴黎擁有一間大型的私人沙龍,後來還到美國去巡迴教學,中年的時候娶了一個漂亮的老婆,生了可愛的一兒一女,家庭幸福美滿。常聽到一種說法,藝術多半扎根在苦難與潦倒之中,沐夏一生中幾乎沒有體會到,他有錢有名有家庭,儘管後世常批評他畫作過度商業化,但我依舊愛他,快樂的畫有快樂的看法,幸福可以創造出幸福的藝術,我覺得沐夏是一個非常瞭解女人,也很能捕捉女性美的畫家/男人,在他的畫中清一色全以女性為主體,神聖的美豔的妖嬈的風塵的或是刁根煙的,風情萬千,光是這點就夠令我沈醉。
圖說:這是沐夏博物館另外一個窗,也是他成名的畫作之一 。
沐夏晚期開始接觸攝影,博物館中也有展出他的攝影作品,在沐夏的時代,攝影的技術才剛開始發展不久,當然也是因為沐夏有財力能支持自己早一步鑽進這個當時尚稱稀少的領域,他的攝影作品與畫作相較絲毫不遜色,一樣也是以女性為主體,若他能多活幾年,等到攝影器材較為成熟的時候,應該會有更驚人的作品出現。館中有播放沐夏的生平影片,大概四十分鐘,我覺得還蠻有意思的。
附帶一提,博物館旁邊的商店將沐夏的作品做成各式各樣的產品,包括月歷日曆打火機杯墊滑鼠墊....我完全在那邊淪陷,大概買了一卡車吧。
而沐夏晚年創作了幾幅與他一生作品風格截然不同的畫作,是為了當時仍在政治上國際情勢上飽受壓迫的捷克所畫的。捷克的近代史血淚斑斑,雖然沒有波蘭那麼慘,但跟他下面的匈牙利應該也算是東歐的難兄難弟了,沐夏在畫中表現出捷克人民的絕望痛苦,以及捷克渴望自由的氛圍,色調沈重,人體的輪廓模糊但表情卻很具震撼力,不如他以往的作品那麼受歡迎,但也算是給後世那些質疑他的人一個好的回答。